公共充电桩价格上涨后,新能源车还有优势吗?
近期,多地新能源汽车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反映:充电桩充电费用上调了。一位来自郑州的新能源车主称,郑州市域内不同品牌的新能源充电站几乎均迎来涨价。部分时段充电费用涨幅接近 1 倍。
媒体发布消息也表示,郑州、上海、青岛、重庆等地也出现了充电桩使用费用上涨的情况。
(资料图)
新能源车真的不省钱了?哪些车主最受影响?
电费波动,出租车司机最受影响
国是君采访了部分新能源汽车的车主了解到,拥有固定车位并配备着家用充电桩的车主并未受到此次充电费用上涨的影响,但公共充电桩费用上涨明显。
通过多家充电 app 进行查询比价后,国是君于充电低谷时段(凌晨 1 时)来到了北京市海淀区某写字楼内的公共充电桩后发现,现场错峰充电的主要群体是新能源出租车。
出租车司机张师傅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目前时段进行充电,一度电大约 1.2 元左右,白天约 1.5 元以上。他的车充满电大约需要 50-60 元;但白天高峰或是尖峰时段,从空电到满电需要 80-100 元左右。
张师傅每天需要充两次电,充电前都会用手机上的充电软件比价,尽量选择距离近且费用便宜的充电桩。但因工作性质,无法保证每次都能找到最实惠的充电桩。
电费价格波动是出租车司机非常在意的一笔支出。张师傅对自己的用车成本算了一笔 " 经济账 ":每天大概需要用 100 度电,高峰期充电一次,低谷期充电一次,平均电价为 1.5 元 / 度的情况下,每个月电费支出大概需要 4500 元。
如果都在高峰期充电,平均电价为 2 元 / 度,总花费为 6000 元左右。不难算出,每天 1 次错峰充电,可以让张师傅每月节省 1500 元成本。
" 我也曾遇到超过 2 元 / 度的充电桩,尖峰、高峰期花费的高昂电费确实令人难以接受。" 张师傅说。
充电桩市场正经历 " 洗牌 "
夏季为用电高峰,居民、商业在夏季使用设备和用电场景较多,新能源充电桩电费上涨的原因并不难理解,电价上调也符合客观规律。
然而业内专家表示,充电桩涨价不仅有用电紧张原因。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充电桩市场目前正经历 " 洗牌 ",大多数充电桩运营商目前均处于亏损状态,只有少数头部企业通过其他盈利业务支撑充电桩运营。
" 在一线城市,运营商用电价格平均一度电为 2 元左右,而车主在家充电,一度电为 0.3 元左右。此外,运营商还需要给停车场支付额外的停车费用,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运营商普遍在持续亏损中。" 张翔直言。
张翔进一步分析称,电价上涨和国家对充电桩补贴出现退坡趋势,导致运营商成本增加,所以充电桩运营商不得不考虑涨价以维持资金链。同时,充电桩运营费用包括电费、运维人员工资、设备安装、硬件成本和车位租赁等,因此成本较高。所以此次涨价行为并不让人意外。
如何解决充电桩价格上涨、车主用车成本变高等问题?张翔建议,降低成本、加强监管是解决 " 充电贵 " 的有效途径。
通过降低电费和停车费、优惠租金等措施来降低充电桩成本,相关部门也应出台利好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新能源车充电成本问题需要多方合作解决,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充电桩价格上涨后,
新能源车还有优势吗?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尽管新能源充电桩价格上涨可能会对新能源汽车带来一定影响,但新能源汽车相较于燃油车仍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霍福鹏近日在北京表示,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显著成绩,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保有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持续优化。
霍福鹏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建充电桩 144.2 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 35.1 万台。截至 6 月底,中国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超过 660 万台,累计建成换电站超过 2200 座,新能源汽车补能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不难看出,虽然充电桩价格上涨可能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使用成本,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竞争,充电桩的建设和普及将逐渐提速,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会更加便捷和普遍,缓解使用上的不便。
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断创新,电池续航里程逐渐延长,充电速度提高,以及充电设施的智能化改进,都有望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张翔也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角度提出,新能源车有三大燃油车所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购买新能源车在部分一线和二线城市可以获得免费牌照,而在一些限购城市,传统燃油车的牌照价格昂贵,甚至需要参与拍牌或摇号,增加了购车成本。
其次,新能源车不受限行政策限制,具有更加便利的出行优势。此外,购买新能源车还可以免除购置税,减轻消费者的负担。
另外,新能源车的充电费用相较油车的养车成本依旧花费较低,并且智能化程度较高,拥有丰富的车机互联系统,多家车企也把自己的最新技术放在了新能源车的产品上,进一步优化了新能源车主的驾驶体验。
尽管新能源充电桩充电费上涨会对新能源汽车产生一定影响,但其环保、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优势依然存在。随着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新能源汽车在未来道路上依然前景可期。
(来源:国是直通车)